三明学院
三明学院是立足三明,面向海西,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构建了以工为重、以师为精,工、管、文、理、艺、教、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。实施“转型、提质、增值”战略,走产教融合,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。
办公电话:0598-8223177

       三明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,实行省市共建、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,2012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。学校前身是三明高等专科学校,于2000年10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、三明职业大学、三明师范学校合并组建,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。

       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福建省新兴工业城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——三明市。三明是革命老区,辖区内的宁化、清流、归化(今明溪县)等全境12个县(市、区)均属中央苏区;改革开放后,三明还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祥地。

      学校占地面积1322亩,各类建筑面积约33.6万平方米,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.8万平方米,学生公寓面积12.79万平方米。藏书517.42万册(含电子图书382.68万册)。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403.50万元。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用基本满足办学需要。

      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、艺术设计学院(鞋服学院)、信息工程学院、机电工程学院、资源与化工学院、建筑工程学院、海峡理工学院、海峡动漫学院、文化传播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体育学院、教育与音乐学院、旅游学院(经济学院)、国际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5个教学机构,以及继续教育学院。已建成校级研究所12个。共有教职工936人,其中正高职称78人,副高职称205人,中级职称425人。专任教师681人,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74.3%;高级职称占35.83%。省级教学名师2人,省级高层次人才14人。全日制在校生14192人。

      学校立足三明,面向海西,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构建了以工为重、以师为精,工、管、文、理、艺、教、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。拥有机械工程、结构工程、生物学、生物化工、植物学、化学工程与技术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。学校现有招生本科专业43个,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,省级特色专业6个,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。“化学工程与工艺”专业入选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批学科专业名单”。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,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,省级精品课程14门,省部级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,省部级以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4个。

      学校科研促进教学作用得以强化。有省级科研团队1个,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个,其中国家级平台1个,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、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、省级人文社科基地4个、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、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。近五年来,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7项,国家自然、社科基金14项。近两年授权专利数达443件。《三明学院学报》被评为“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”、“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”、“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”。

     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,为教育部中外合作项目学校、省教育厅闽台合作项目学校和接收外国留学生学校。先后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、台湾中央大学、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、澳门科技大学等15台港澳地区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结为姊妹校,已有900多人次台港澳姊妹校主管和师生代表到校交流,近2800人次我校师生姊妹校交流研修,双方合作向宽领域、深层次发展。学校着力推进学生双向留学,逐步提升国际化程度。现有中美合作体育教育(体育管理方向)办学项目、中外合作电子信息工程4+0办学项目和国际通识教育课程项目,与美国、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高校与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先后选送60余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。自2015年起,校正式启动来华留学工作,陆续接受来自乌克兰、瑞典、喀麦隆、索马里、孟加拉国、巴基斯坦、埃塞俄比亚、澳大利亚、美国、津巴布韦、肯尼亚等国家近50名留学生到校留学。

      学校秉承“明德、明理、明志”校训,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,涌现一批师生先进典型。其中有第三届全国“孝老爱亲”道德模范曹阳飞宇同学;“福建省师德标兵”、“感动福建2008年度十大人物”曹云露教授;有全国优秀教师2名;在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中,2010年、2011年我校连续有两位辅导员荣获入围奖。学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、全国绿化先进集体、全国绿化模范单位、全国五四红旗团委、福建省文明学校、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。

       学校致力于走注重内涵建设的特色发展之路,办学水平、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可,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%以上,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。2010年春节期间,胡锦涛总书记参观考察厦门鼓浪屿时,我校旅游管理专业2008届毕业生陈慧君同学为总书记担任讲解员。

      学校实施“转型、提质、增值”战略,走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之路,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进。